近日,深圳涂先生上班途中突發心梗倒地,倒在了公司大樓門口的花圃中,幸好有三位路人經過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蘇施救,并使用附近的AED展開施救。經過一番生死接力后,涂先生慢慢恢復心跳和呼吸,轉危為安。
據悉,深圳已在全市安裝3500臺AED。廣州交通部門首批試點的59臺自動體外除顫器安裝完成。為方便乘客了解AED的配置情況,廣州地鐵已在官方APP上標注AED配置車站。
此外,北京地鐵1、2、13號線的車站已經完成自動體外除顫儀的配置,今年年底前北京7條地鐵共105站將全部配置AED,到2022年底前實現重點公共場所AED設施全覆蓋,一線工作人員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率達到80%。
這個小小的“救命神器”,為何引得多地出臺措施,提高其在公眾場所的配置數量?
“救人的滅火器”
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6日凌晨,足壇巨星馬拉多納在家去世;2020年11月26日音樂制作人呂曉棟突發心臟病倒在高以翔墓園旁;2019年,高以翔在錄制綜藝時突發猝死,35歲;2016年,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站臺上突然猝死,34歲;2014年,珠海國際半程馬拉松的終點線前,一名跑友心臟驟停,搶救無效死亡,年僅30歲。
他們都因心臟驟停離開人世。
國家心血管病中心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》估測,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.30億,每年約有55萬人死于心臟驟停,也就是說,平均每分鐘就有1個人毫無預兆地發生心臟驟停倒下,進入生命倒計時。
可對比的數據是,中國消防系統2019年全年共接報火災23.3萬起,死亡1335人;心臟性猝死人數是火災死亡人數的407倍。
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(現北京大學醫學部),并于2000年-2010年先后任職于北京急救中心和朝陽區急救中心的張元春稱,心臟驟停的人,生存率以分鐘為單位遞減:每延遲1分鐘,生存率遞減7%-10%,十幾分鐘后,生存率接近零。
因此,心肺復蘇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。要等120救護車,顯然來不及。
但如果能夠及時用上AED(自動體外除顫儀,簡稱AED),情況可能會不一樣。
美國心臟協會指出,在室顫(心臟驟停發生的根本原因)發生的第1分鐘內進行除顫,存活率高達 90%,所以AED又被人們稱作“救命神器”。
也有人把AED比作“救人的滅火器”,稱在救人方面,安裝AED的性價比遠高于消防設施。
打工人:在猝死的邊緣瘋狂試探
從媒體報道中可以發現,超九成猝死案例發生在醫院之外。尤其是地鐵站,購物商場、體育場等公共場所。地鐵是猝死發生的高風險公共場所,因人流巨大,上下班高峰期擁擠,空氣相對不流通,容易導致身體、情緒緊張。
同時心臟猝死多數發生在青壯年男子群體,正是上有老、下有小、擔當家庭頂梁柱或者單位骨干力量的年紀。
在近日的一則網絡報道中,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47歲員工上班時不幸猝死。
12月19日,微博賬號商湯科技SenseTime回應稱,該員工被發現暈倒在健身房外沙發椅上后,商湯人員立刻安排急救措施,急救人員到場查看后發現該員工已經離世。
公司第一時間向其家人和親屬通報情況,全力協助妥善安排后事并撫恤,同時配合警方調查取證,目前警方調查仍未結束。
“996 和007之間交替的我,瑟瑟發抖”
“打工你可能活的不久,但不打工你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”
“996最后變成撒手886”
年輕人工作壓力大,加班熬夜是常事,在996中度過的打工人似乎每天都在猝死的邊緣瘋狂試探。
正確、及時地使用AED設備,可以大大提高發病者的生存幾率,因此在機場、火車站、地鐵站、商場、學校等公共場所配置AED極為重要。
今年以來,多地出臺措施提高AED在公眾場所的配置數量。
其中深圳已采購5500臺,完成安裝3500臺;
上海全市有超過1600余臺AED;
南京、徐州實現AED在地鐵交通的全覆蓋;
杭州則率先為AED配置提供立法保障,將AED納入了該市急救資源體系進行統一管理。
杭州急救中心表示,計劃按照每一臺AED至少培訓10人的目標,三年內對全市30%的常住人口進行AED使用和相關急救技能培訓。
傻瓜都可以使用,但卻可以救命
AED使用起來難嗎?
不難??!
AED是專門為普通公眾設計的體外除顫儀,與醫院專業除顫器不同,一般人只需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學會使用,且不會因使用不當對患者造成傷害,安全性有保障,因此又名“傻瓜機”。張元春的兒子9年前就學會了如何使用AED,當時他只有6歲。
此外,所有AED都有明確的語音指示,只要拿到AED時立即打開電源,之后根據提示操作即可。
目前國內AED的市場價格,一般都在一臺2萬元到3萬元不等。早期AED都屬于進口產品,一臺售價五六萬元;2013年前后,市場上開始出現國產AED,價格得以大幅回落。
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,目前價格仍居高不下,一個重要的原因是:不普及,沒人買,價格就降不下來,因為廠家前期研發等各項成本攤不下來。
眾多專家呼吁,作為一項公共服務,公共場所內的 AED 設備投入應該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承擔。
此外,很多市民表示并不知道AED是什么,至于在什么地方可以獲得,如何使用更是無從談起。
對此,專家表示,除了在公共場所鋪設AED,急救知識的普及,社會救援意識的動員更為關鍵。唯有更多人在“緊急關頭”可以“用得來”“用得上”,AED才能更好發揮其“救命神器”的應有作用。
公司名稱: 天一醫療
手 機: 15904897058
電 話: 0471-4905170
郵 箱: nmgty2013@163.com
地 址: 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中海財富廣場C座4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