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國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不到1%,我們全民要學習心肺復蘇技術,政府要出臺政策和立法促進AED(自動體外除顫器)的配置?!?月4日下午,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首場“委員通道”上,全國政協委員、阜外醫院麻醉中心主任醫師敖虎山如此表示。
今年兩會的首場“委員通道”,學習心肺復蘇技術和配置AED就登上熱議話題。與此同時,有中國人大代表建議,讓自動體外除顫器能像滅火器一樣得到重視和廣泛配置使用,#人大代表建議公共場所大量裝備AED#的話題也一度居于熱搜榜前列。
相關話題一再引發普遍關注的背后,必然有社會的強烈訴求。近年來,隨著心血管疾病逐步呈現高發態勢,有關猝死的新聞常見于報端。僅今年以來,就有多起新聞報道,25歲年輕演員孫某因心梗猝死,24歲網紅@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離世,以及某電商平臺員工加班后回家途中猝死,外賣平臺騎手送餐時猝死等新聞報道,刺痛人們的神經。每每這時,就會引發無數感慨,要是能抓住“黃金四分鐘”急救時間,就可能挽救一個生命。
目前而言,AED正是進行制止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法,其操作方式簡單,對多數人來說只需簡單培訓便能操作。而這也正是近幾年兩會上,多位代表委員希冀普及心肺復蘇和AED配置的重要原因所在,確保在面對心臟病猝死患者時,有AED可用也有人會用。
應該看到的是,通過多年的努力,整個社會對心肺復蘇和AED有了一定的認識。從國家層面來看,《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》有關條款規定,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、設施;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—2030年)》也明確提出未來心肺復蘇培訓人員比例要求,明確指出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。地方上,上海、杭州等城市通過立法的方式規范公共場所AED配置。而同時,這些規定要求等也正投射到現實生活中,一點點地改變著現實境況。
問題是,距離相關措施的實施依然有著很長的距離,不論是普及心肺復蘇還是AED配置仍是任重道遠。
一方面我國城市公共場所配置安裝 AED覆蓋率仍顯嚴重不足。據數據顯示,對比100臺/10萬人的國際水平,我國的人均占比只有0.2-0.3臺/10萬人。此外,除一二線城市外,其他地區的總體配置問題更是嚴峻。前端“哪里有”的問題不解決,后續的投入也就無法展開。
因此,相關機構、部門等還需做好頂層設計,規劃好AED配置的發展路徑,加大投入力度,穩步推進各地公共場所的覆蓋率,特別是地鐵、火車站、體育場館、商業街區、酒店等人群密集的場所。必要的時候,也可以吸引社會力量的投入,推動AED更好地融入社會和人們生活。
另一方面,解決好AED“哪里有”的問題后,“誰能用”也十分重要。據媒體報道,美國公眾基本急救知識普及率高達89.9%,接受心肺復蘇培訓的人口占25%,日本僅中學生急救知識普及率就達到92%,而中國普及率僅為1%。這一數據的強烈對比更加凸顯了急救知識普及的重要性和急迫性,急救知識普及率不高,推廣AED的社會基礎也就相對比較薄弱了。
去年10月,教育部明確將心肺復蘇和急救知識納入學校健康教育,將急救知識納入基礎教育相關課程。急救知識從學生抓起,不論從學習能力還是從覆蓋面而言,都是一個好的開始。另外,目前雖然相關行業協會等不定期組織公眾參與AED急救培訓,但僅靠一些機構和社會團體畢竟力量有限,需要政府、行業、社會等多方的努力,更大范圍更加深入地補齊普及短板,讓更多民眾學得會、用得了。
另外,確保AED在公共場所的普及率,組織公眾參與AED急救培訓,甚至是施救后造成損害是否擔責等問題,也需要立法層面的進一步明確,做到有章可循。
“時間就是生命”,這句話用在急救場景下一點也不夸張。因此,要加快速度解決好AED“哪里有”“誰能用”的問題,推動普及心肺復蘇和AED配置成為社會共識,而這也是構建城市應急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?!叭駥W習心肺復蘇技術”“讓自動體外除顫器能像滅火器一樣得到重視和廣泛配置使用”,雖任重道遠,但對生命的呵護與投入都是值得的。(成山)
公司名稱: 天一醫療
手 機: 15904897058
電 話: 0471-4905170
郵 箱: nmgty2013@163.com
地 址: 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中海財富廣場C座4層